近日《蘋果日報》用「遊艇大迫遷」為標題報道愉景灣遊艇會計劃碼頭擴建事件,一看便知又是一個令讀者先入為主偏頗報道。無他,繼粉嶺球場正值被輿論清算之際,愉景灣遊艇會會否步其後塵,再一次淪為被今天不打高爾夫球和沒擁有遊艇資格的大多數香港人對權貴曲線反映不滿?
以下文字,讀者可能認為我的立場更偏頗,沒相干,我先利申。我雖不是粉嶺球會會員,但多年來擁有另一高爾夫球會會籍,故此,英式會籍的傳統深層意義我是有切身體會。我不是任何遊艇會會員,但遊艇會會籍我是認識的。
「遊艇迫遷」風波
說起來,今天所謂「粉嶺球場收地」與及「遊艇迫遷」風波引起社會不同迴響,其實我認為可扯作一談,共通點乃是高爾夫球和遊艇會對會籍概念始於同一理念和運作,卻不幸踫巧97後香港大部分人,包括一些華文媒體 ,對英國人留下來的會籍制度不求甚解,更遑論能領會到會章內蘊藏集法律與文娛於一身的奧妙。
大部份傳媒只懂用最「懶」的二分法,認為會籍就是權貴的圖騰,用有否擁會籍來分野權貴與中產及之下的草根階層,一刀切得媲美教育局長楊潤雄面不紅心不跳大言不慚說送子女到國際學校讀書是「因為懶」!
送子女到國際學校是因為懶
難道我們不去打滘西洲公眾場,定要買昂貴會籍打粉嶺或清水灣因為懶?不去住劏房,定要投資不少做遊艇戶又是因為懶?唉!很快,邏輯,除了邏輯,和中國人的邏輯,香港也不甘後人! 我愈來愈覺得活在一個民智未開的社會,每天充斥著圍爐取暖,指鹿為馬和輸打贏要的氛圍,令權貴,中產,草根三階層的人窒息感均越來越重。
好了,傳媒塑造出會籍這隱含不公的權貴圖騰後,方便了他們激起大眾對會籍有損公眾利益的聯想,「拒收地」和「迫遷」是最新藉口。高爾夫球會會員、遊艇會會員、賽馬會會員、香港會會員、馬車會會員和美國商會等等通通被扣上和草根對立的權貴帽子。
某些記者更像尋幽探秘的揭露一些會所内所謂奢華的收費享受,像為民請命,揭開社會的不公。但這能替目前還在水深火熱中掙扎的中產和草根階層舒一口氣嗎?現今社會現實是,草根上流中產路路不通,中產上流權貴像緣木求魚。這池死水,是會籍制度的錯嗎?太好了!會籍發展到只有權貴才能擁有,正合一些媒體的想法,才有更多故事可寫。
扣上和草根對立帽子
今天,奉高爾夫之名,讓我在此把被傳媒扭曲了的會籍傳統意義撥亂反正,作一次神聖回歸吧!
會籍(membership)是源自宗教的概念。教會(church)是神的身體( body of Christ),附屬神身體的無數外延就是肢體(member),這對基督教徒是簡單直接,亦深邃雋永的箴言。及後演變至宗教以外,把會所或私人俱樂部(club)套上一個body概念——成為這body的肢體就是它的member,會員制便由此而來。
換句話說,若任何一撮人熱愛某種活動,有興趣有需要大可組織及註冊成為當代及當地法律容許下的一個私人俱樂部(Private Club)。但不要忘記,Club最大前提是確保members意識形態和活動是與body的初衷一致,牟利並非首要任務。
再說白些,club是名正言順「有牌」的小圈子*,更大多是事業有成,在社會上有貢獻,排外性强的小圈子(有些club接受新會員時,要經提名及面試)。他們關係建立於一份無形的交情,甚至說成是一種fellowship也可以,這才是一個真正傳統私家俱樂部的使命和涵義。私家高爾夫球場或遊艇會碼頭就是基於這個信念建成。外國一些超過五十年的球會,會員都引以自豪,三代也屬同一球會並不罕見。
三代屬同一球會
故此,一直以來,若俱樂部內部發生任何爭執,也是小圈子的事。如不涉及刑事,永遠是屬於會務,自有由Director,Captain,Admiral或Commodore等委員會會員按會章處理。如涉及對外經濟糾紛,應否入稟法院訴訟由法庭處理,亦是由小圈子決定的事,一切關底外人鳥事?有如香港新界村屋的不成文村規,村民若發生糾紛,永遠都是由原居民或非原居民村長先來處理;誰有人諸事八卦敢自行報警,日後那人在村內定必被視為神憎鬼厭之最。
誰敢自行報警
至此,文首的「遊艇大迫遷」,我會純以俱樂部制度觀之。小圈子糾紛永遠是小圈子糾紛,本屬毫無看頭;若非吸引了一些不知會籍為何物的傳媒在旁像站上道德高地煽風點火,這些故事有啥好看呢!(完)
*小圈子不應是貶詞,見我拙文http://mind-of-steven.blogspot.com/2014/10/
#####
本文原於《Golf Digest/高球文摘》香港版刊出
[ #高球風雲 ]